第(1/3)页 海钓完后,卿孟祝带着对海钓的美好回忆,拉着明春晰回了藤城。 到了六月中,藤城越来越热,雨水也增多。 卿孟祝带着人管理农田,雨水倒没对他们农田造成什么影响。 他发现,可能是这两年的水土保持得好,现在下完雨,村里的河流还是会涨水,却已经不像之前那么浑浊了。 也不会一下雨,河水就裹着各种破衣服、塑料袋、农药瓶子等冲下来。 村里切切实实地变好了。 卿孟祝欣慰地想。 这天,下过雨之后,卿孟祝先穿着雨鞋,骑着摩托车上山看牛群和榛鸡群的情况。 牛棚和榛鸡棚都很大,小动物们也机灵,下雨了知道及时躲进屋里躲雨。 卿孟祝看了一下,没发现什么问题。 都是下雨,夏季下雨比其他季节好的一点就是下完雨之后也不冷,小动物们很少会因为寒冷而感冒。 巡视完山上,确定榛鸡和牛都没问题,卿孟祝顺便上山顶看了一下他们的“极品-”母竹,看过之后还摘了一些泡茶用的竹叶。 母竹跟之前的差不多,最近的品质没再提升,可能到了极限了。 卿孟祝看了一下,周边的篱笆和监控都没什么问题,他就下山了。 雨后的天气比较凉爽,大家在抓紧时间干活,排水的、培土的、除草的,一组组人分得很清楚,都按工作计划劳作着。 卿孟祝看公司的田没什么问题,就去他家的田里。 现在番茄和辣椒都结果了,水稻也正分蘖,一切都欣欣向荣。 他转了一圈,掘开田埂,把田里多余的水排出来。 其他田里都没什么问题,稻田里的水往外排的时候,他看到了小鱼银白的肚皮和黑压压的脊背。 今年为了方便管理,他们已经不在稻田里养东西了,没想到稻田里居然还有这么多小鱼小虾。 卿孟祝看了一会儿,有点眼馋,干脆去公司那边借了个畚箕过来,放在排水口。 畚箕是竹编的,缝隙比较多,水流能顺利地从畚箕的缝隙中流出去,小鱼小虾却会留下来。 卿孟祝只用畚箕拦了一会,就拦截到了一捧小杂鱼和小虾米。 工作完了,正在休息的员工们抽着烟过来看。 “哎,这小鱼小虾真多,都赶上上世纪八十年代了。” “还真是,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我正读小学,那时候穷,也没什么吃的,我老在中午鱼虾热得翻肚皮的时候过来捉鱼,往锅里一贴,加点剁椒,就是一顿。” “你别说,我当时也差不多,每到星期六、星期天就跟朋友出来捉鱼虾吃,吃不完的还拿去集市上卖,卖完刚好买几根冰棍。“ 卿孟祝去池塘摘了张莲叶过来,把小鱼小虾转移到莲叶上,顺便把那些还能长大的小鱼扔回沟渠里:“那时候的鱼这么多吗??” “多,河里、沟渠里、泥土里,要不是后来用农药化肥用得太厉害,估计鱼虾能一直这么多。” “鱼虾这东西最好养活了,生得也快,一条鱼就能生几千几万条。”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