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0章 医疗器械-《鹰酱放了一个疯子,兔子挺起脊梁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随着机器启动的嗡鸣声,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。显示器闪烁了几下,然后逐渐显示出清晰的人体断层图像。图像质量甚至比进口设备还要好,噪声更少,分辨率更高。

    "成功了!我们成功了!"操作员激动地跳了起来,不小心碰倒了桌上的水杯,但没人顾得上擦拭。

    陈樾长舒一口气,腿一软差点跪在地上,幸好被旁边的刘教授扶住。他这才发现,自己的后背已经完全被汗水浸透。

    "立即把图纸和生产工艺转交给501厂。"陈樾努力控制着声音的颤抖,"让他们尽快组织量产。还有,通知材料组,X射线管的工艺要进一步完善,良品率必须提高到80%以上。"

    就在这时,核磁共振仪组的组长冲了进来,脸上带着狂喜:"超导磁体成功了!液氦保持时间达到72小时!"

    紧接着,一个个好消息接踵而来:

    - 内窥镜组的微型摄像头突破了技术难关,分辨率达到20万像素;

    - 伽玛刀的定位系统精度达到0.1毫米,比进口设备还要精确;

    - 人工心肺机的血液相容性测试全部通过,溶血指标优于欧洲标准......

    陈樾站在窗前,看着实验室里相拥而泣的研究人员,突然感到一阵眩晕。这三个多月来,他们经历了多少次失败?熬了多少个通宵?又有多少人累倒在工作岗位上?但现在,一切都值得了。

    1997年10月

    卫生部大礼堂里座无虚席,王副主任正在宣读表彰决定:"......经过20个月的奋战,我们成功仿制了1000余种小型医疗器械和100余种大型设备,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......"

    台下掌声雷动,许多人眼中噙着泪水。陈樾看着手中的奖状,思绪却飘回了那些艰难的日子:

    - 为了调试CT机的图像重建算法,电子组的工程师们连续一周睡在机房,靠方便面充饥;

    - 材料组为了研制人工关节材料,进行了上千次试验,最后在一位老教授的祖传陶瓷配方中找到了灵感;

    - 毛熊专家安德烈在测试伽玛刀时受到辐射伤害,至今还在医院休养......

    "陈工,接下来有什么计划?"王副主任小声问道,打断了陈樾的回忆。

    "计划?"陈樾笑了笑,看向窗外的蓝天,"该考虑自主研发了。仿制只是第一步,我们终究要走出自己的路。"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