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零三章,皮-《我在四合院有个家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1/3)页
    一九六四年二月中,今天是大年三十,家家户户吃团圆饭。
    周家的年夜饭,跟往年一样,十分丰盛。
    家里今年没有添丁进口,因为多了一个周晓白,又把周淑晴这个妹妹嫁了出去。
    年夜饭是团圆饭,周淑晴和许一鸣两人并没有到南剪子胡同这边一起吃饭,毕竟这是他们俩婚后的第一个团圆饭,自然得在他们自己的小家过年了。
    自然,家里没那么热闹。
    吃过饭之后,周淑晴提议去她大哥,许一鸣点头赞同了。
    刚出门,对面的刘大爷家就寒暄了一句过年好,问他们小两口,这大过年的怎么还出门呀?
    “去我大哥家那边坐一坐,刘大爷刘大妈你们先吃着,我们先走了。”
    等他们小两口离开,刘大妈才羡慕地说道:
    “老周家的孩子,是真发达了呀,女儿都嫁得那么好。听说那周家姑爷许一鸣要当保卫科副科长了?刚才他们家的年夜饭,也不知道有什么菜,那味道是真的香啊。”
    “当副科长又怎么样?那也是人家,不是我们家。”
    刘大爷撇撇嘴,一张胖脸上,充满了鄙夷和不屑。
    说起来,他是七级工人,可他的三个孩子,就没一个继承了他的聪明能干,把他气得够呛。
    于是,大过年的,刘家又响起了孩子的哭叫声。
    当刘大爷的儿子,真心不容易啊。
    中院和前院几家,基本上都紧闭门窗,没见着人影。
    孟家倒是挺热闹的,估计是在喝酒吧。
    周淑晴小两口到家的时候,还是阿福开的门。
    进入客厅,丁秋楠正跟黄小花聊着天,准确来说,是给后者做思想工作。
    一听结婚这个话题,周淑晴就很感兴趣,帮着一起说服黄小花。
    有了她的加入,黄小花也渐渐动摇了,或许结婚也不是什么恐怖的事。
    周济民和许一鸣都没有参与进去,而是在一旁闲聊,跟往常也没什么区别。
    客厅里的黑白电视,播放着的是之前放过的电视剧。
    什么春晚,这件事还早着呢。
    就现在的电视节目,经常炒冷饭,新出炉的电视剧,每年都很少。
    主要是从事娱乐行业的人太少了,并且这年代都追求精益求精,可不是随随便便扣扣图就能完成一部电视剧的拍摄工作的。
    几个孩子很无聊,外面那么冷,也不想出去。
    于是,跑过来找周济民讲故事。
    “让你四叔给你们讲故事吧,他写了那么多了,肯定很会讲故事,快去吧。”
    周济民想摆烂,所以没有答应,反而把这个锅扔给老四。
    老四一听,连连罢手,可周清娴她们已经过来围着他了。
    叽叽喳喳的声音,多数是拍马屁的讨好声,让老四有些飘飘然。
    嗯,那就试着讲一讲吧。
    结果,不到半个小时,成功把五个孩子给催眠了。
    瞧见这一幕,周济民和丁秋楠顿时眼前一亮,老四有两把刷子啊,以后孩子要是太调皮不想睡觉,可以派老四帮忙催眠啊。
    可是老四却很郁闷,什么情况啊?
    难道他讲的故事,很难听吗?
    他大哥安慰他道,你讲的故事不难听,就是有些累赘冗长了。
    跟写不同,讲故事还是很有讲究的,想要讲得出彩有吸引力,那就必须在文字上下功夫。
    就好像说书、评书、相声等,都是同样的靠声音传达信息,但却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方式方法。
    似懂非懂的老四,点点头,然后说道,“大哥,过了年,我也十四岁了,我可以发表了吗?”
    “就这么迫不及待呢?”
    被压制了许久的老四,早就蠢蠢欲动了。
    十四岁的年纪,正是青春年少芳华正茂的时候,不像其他孩子那般叛逆,已经十分难得了。
    “大哥,我真觉得我已经准备好了,你总不能一直不让我发表吧?那我写的那些,岂不是只能当床脚垫?”
    “哈哈,你别想那么多,我又不是封建家长,你要是觉得没问题,那就发表呗,我支持你。”
    “真的吗?”
    惊喜来得太快,老四有些不敢相信。
    直到他大哥再次点头之后,他这才开心地蹦起来,可旋即就被他大嫂一个眼神给制止了。
    因为周清娴她们睡着了,吵醒她们的话,就只能让他继续哄睡觉了。
    高兴过后,他就跑回自己的房间,然后抱了两本已经写好的过来。
    “大哥,你可以帮我校正一下吗?”
    “大过年的你让帮我你校正?你是怎么想的?是不是见不得我清闲一下,对吧?”
    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。】
    老四嘿嘿一笑,摸了摸脑袋,没有吱声。
    他大哥闲不闲,他能不知道吗?
    明明是一位科研工作者,可天天干的事,就跟科研没什么关系。
    正经的科研工作者,不都应该常年待在实验室的吗?
    可他大哥倒好,出差、经常回家摆烂、偶尔家长里短,那是相当清闲呢。
    周济民无语,瞪了一眼偷笑的丁秋楠和周淑晴她们,把老四的接过来,道:
    “等我什么时候有空,忙完了再帮你校正吧。”
    “好的,谢谢大哥。”
    又一年,平平澹澹地过去了。
    大年初一,周济民一家人又外出闲逛,到附近的颐和园看看风景,下午又去故宫那边瞻仰历史。
    第(1/3)页